From c27bbe4fcf50e1fc61f61f79ed3d38273218f0c9 Mon Sep 17 00:00:00 2001 From: "SilverAg.L" Date: Sat, 6 Sep 2025 00:04:38 +0800 Subject: [PATCH] Rewrite Diary: Cold Down --- docs/diaries/wbsy/irrational.md | 36 ++++++++++++++++++++++++++------- 1 file changed, 29 insertions(+), 7 deletions(-) diff --git a/docs/diaries/wbsy/irrational.md b/docs/diaries/wbsy/irrational.md index 7af46b2..0fba61a 100644 --- a/docs/diaries/wbsy/irrational.md +++ b/docs/diaries/wbsy/irrational.md @@ -1,14 +1,36 @@ -# 脑子一“热”?来点“冷却液” +# “我号毁了” -最近也是无所事事(唉,无业),闲来无事刷视频。毕竟我是二游玩家,其中又以米游为甚,多少会刷到各种声音,令人难以分辨。张维为说得对啊:如今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人保持理性变得越来越困难。 +::: info 题注 +本文原题《脑子一“热”?来点“冷却液”》。鉴于如今极化的内容推送越来越多,以至频繁需要用教员的哲学论文洗眼睛,便有了标题那个动态,以及重写后的本文。 +::: -但上头了也不好。上头了容易“祸从口出”。虽然“巡猎”确实一定程度地维护了米游社区,但不可否认它也加剧群体极化,容易让人“杀红了眼”,对于个体而言不是什么好事。因此,我需要一样东西充当“冷却液”,让我保持“沉默是金”的风格。 +最近也是被内容平台的推送折腾得不轻,以至终于发条隐晦的动态来蛐蛐这种诱导极化的行径(这里姑且不讨论引申的第二重意义): -上哪找呢……这倒是因人而异了。我自中学开始就和我爸争论,他很喜欢用《矛盾论》来指摘我过于主观——诚然如此。在这种氛围下,我很自然地理解马哲的观点,甚至去运用它分析自己的、亲友的一些症结(但遗憾的是,也只停留于分析层面)。于是,我便时不时拜读教员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不得不说,常看常新。 +::: center +**我号毁了(双重意义)。** +::: -于是在用唯物辩证法洗了洗眼睛之后,忽然觉得这些难以分辨的声音也不再那么嘈杂,扰人清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是始终相信这句话的。那么既然我的“调查”不够充分,我的发言自然会是片面,于我看来摆不上台面,干脆闭口不谈。……如此,便迫使自己冷静了下来。 +既然发动态蛐蛐了,我便首先吐槽下如今越来越极化的社区好了。当然这种极化不仅仅是米游社区独属,只是基于前面“贫瘠的精神生活”,闷在信息茧房里给人这么一种错觉罢了。 -另,我和所玩的游戏一定是有矛盾的(这或许与游戏公司之类的资本脱不开关系,但简单这么归结显然不对),只是缓和态与激化态之分罢了。既然如此,待到矛盾不可调和,那“分手”不就是了。 +不知何时开始,我“听”到的所谓“各种声音”也是越来越喧嚣了。看红警魔鬼蓝天总有尖锐的声音指摘他的操作;看一些红红 modder 过了把赛博官瘾[^about_raadiy];看米游社区……那是人能看的?至于一些小可爱的部分在我看来过激的讨论,本文并不讨论“我认为之如何”,就不多展开了。转悠来转悠去,四处是口诛笔伐,感觉“天都塌了”。 -以上大抵就是我的一些消极的方法论,或许对社交平台乃至现实社交也同样适用。毕竟我吵架吵不过人嘛,索性就不吵,问就是“你说得对”。 +[^about_raadiy]: 真追溯起来 14 年论坛整体排斥新人的氛围或许也是一种官瘾。如此想来我怕生到“找人问点事情都畏畏缩缩”的性格甚至缘由可考。(乐) +我个人是比较回避讨论的类型,真打到我头上大不了就破防复读“你说得对”呗。~~“千古罪人”这帽子我都戴得,有什么帽子我戴不得?~~ 所以一般的“纷争”于我而言没什么所谓。然鹅米游社区“巡猎”的锋镝固然**一定程度地维护了社区**,但也**加剧了群体极化**。极化了脑子就容易“一热”,然后口不择言,仿佛“杀红了眼”。所以为了避免上头,我整了些“冷却液”——把教员的《实践论》《矛盾论》下载下来,脑袋热了就看看,用马列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洗洗眼睛,冷静一下。这法子固然不错,但挡不住平台有意让你极化啊( + +不知何时开始,我的主页(或者说推荐页)推送的内容,五个有三个跟社区“激烈的豆蒸”有关系,有所谓的“兔爪流”,也有真正的标题封面大字报。这些内容宛如潮水一般(我姑且不引用那个社区论战里常用的词汇)涌上来,纵是“冷却液”也仿佛滴水消融于汪洋。我实在是没什么余裕去像那些同人女屏蔽对家一样设什么正则屏蔽词,何况正则总有漏网之鱼——简中内容创作经典乱标 Tag 也是不得不品的一环;那么扭头不看呢?这就不得不引出我接下来要论述的“精神上的毁号”了。 + +“我号毁了”,也算是我这种沉默的“观众”拼尽全力憋出来的一句轻如鸿毛的无奈吧。 + +--- + +前面所述,是账号“毁了”,老实说也没什么,我也不是没销过号;然鹅接下来讨论的“精神毁号”,那就只能“自己的问题自己救”[^yyz]了。 + +[^yyz]: 我是始终觉得:心理上的症结,精神上的顽疾,除却物质本身——也就是生理上的残疾——需要用生理乃至药理去调和;后天形成的,不外乎是主体意识对物质世界错误的映射进一步的推导,打成的死结(说白了就是想不通)。 + 所以“解铃还须系铃人”,主体意识打的死结,终归只能主体意识自己想通,任何外因(包括药物、朋友的“告解”)只能起推动(有时候甚至会开倒车)作用,不会起决定作用。 + +坦率地说,我的精神世界是极其荒芜的。我的娱乐手段极其单一:以前(大约 15、16 年时)的我甚至无法想象 B 站倒了会如何如何;红警 2 陪了我约 10 年,如今退坑之后竟发现没什么算得上好玩的游戏(《原神》的确曾给我留下美好乃至甜蜜的回忆,但在如今的我看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刷视频也不知所谓,内容仿佛流水一般从左耳进右耳出。 + +曾经的我也喜欢过什么:像 Caco 喜欢折腾,像 ChlorideP 喜欢故事。而今我喜欢涩涩,或者乐子——某种意义上甚至比短视频受众更追求快速娱乐。所以当我悲哀地发现,我的脑袋里只剩下这些乐色,再也没有(或者说找不到)什么能充实我的精神生活时,我便在精神上“毁号”了——换言之亖了。 + +话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 21 年末的歇斯底里。我真的是因为“做不出来 MO336 结局关水准”而破防吗?又或者我是因为“讲不出独属于我的故事”而破防呢?